除了白马龙头,新能源车成为近期A股最强风口。
从指数上来看,今天,汽车指数大涨超7.4%。

包括比亚迪在内,小康股份、东风汽车、金龙汽车等涨停。

新能源车ETF(515030)涨超6%,交投活跃,成交量近8亿元;值得一提的是,10月以来,新能源车ETF涨幅已超25%。近期,新能源车板块政策和销量持续超预期,景气持续上行。

在此带动下,汽车零部件指数也涨3.47%。

有几个关于电动车和特斯拉的老问题
,
时常被人问到
。
所以我汇总一起
,
供参考
。
作者梁剑,北京i美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,私募基金大道全球精选主理人。
01
电动汽车等于智能汽车吗
?
答
:
不是
。
这是两个不同纬度的系统
。
电力驱动的车都可以叫电车
,
智能的标准目前没有那么清晰
。
保时捷的Taycan
,
毫无疑问是电动车
,
但是如果说其是智能汽车
,
估计有很多人不认同
。
我所理解的智能汽车
,
至少具备
“
知道要做什么
;
知道怎么做
;
让人类知道它知道
”
这些能力
。
02
只有电力驱动的汽车才有智能吗
?
答
:
不是
,
虽然智能硬件运行的直接能源是电力
,
但电力的来源既可以是电池
,
也可以是内燃机
(
燃油车
)
。
只是在一辆传统燃油车上部署太多智能设备
,
由于蓄电池容量很小
,
熄火状态下需要担心电力的问题
。
而造车新势力需要从传统厂商中抢夺市场
,
必须标新立异
,
智能化和电动化
,
就是最好的方向
。
所以很难想像一家新势力去搞内燃机驱动的智能汽车
,
传统厂商为了防守和进攻
,
重点也是在这两个方向
。
所以
,
我们看到的结果时
,
电动车和智能汽车
,
经常绑在一起
。
03
新势力的车
,
也没见得有多高科技含量
,
传统大厂技术累积久远
,
资金雄厚
,
是不是只要他们愿意
,
轻易能造出更好的电动车
?
答
:
先反过来考虑另外一个问题
:
这些造车新势力
,
没有任何制造业方面的积累
,
为什么那么短时间就能造出不错的汽车
?
因为汽车的各零部件的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
,
他们可以通过全球供应商的采购整合
,
快速生产出汽车
。
比如
,
刹车系统用博世
,
安全气囊用均胜电子
。
也就是说
,
传统大厂
,
在生产
、
装配效率
,
或者系统整合校对方面
,
可能积累了一些经验
,
但是这并非不可超越
。
而曾经在内燃机系统研发方面花费的重金
,
本来还能保持一些独家优势
,
但是电动车直接绕过了内燃机
。
所以在电动车时代
,
传统车厂和新势力
,
很多时候在同一起跑线上
。
当然
,
如果只考虑硬件和机械能力
,
传统车厂制造电动车
,
的确不难
。
但是他们从开始的忽视
、
否定
,
直到切身感受到了特斯拉的威胁
,
才开始逐步觉醒
,
这给特斯拉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们赢得了巨大的时间差
。
而在智能化方面
,
传统车厂几乎是全面落后了
。
背后的原因很多
,
包括重视和投入的程度
、
对用户的需求把握等
。
有一个小例子
,
可以管窥传统车厂智能化方面思维的闭塞
——
极其难用的车载导航
,
二三十年几乎没有进步
,
而且还需要用户多掏钱去购买
、
升级
。
即便所有司机都使用手机导航的多年后
,
传统车厂还没有作出任何反应
,
仍然停留在将导航作为其高端车型的一个卖点来宣传
。
你很难指望这样背后的群体
,
能作对行业做出多大的革新
。
用个不太恰当的例子
,
就如苏宁搞电商
,
为什么搞不过阿里
、
京东们
?
既不缺钱也不缺资源
。
和传统大厂搞智能汽车一个道理
。
04
奥迪
、
通用
、
保时捷等大厂都推出了电动车
,
似乎不差啊
?
答
:
如上面说的那样
,
电动化方面
,
没有落后太多
;
智能化方面
,
真的是全面落后
。
细致对比下来
,
传统大厂甚至在物理性能也有不小差距
,
价格反而通常要贵一倍
,
可能钱花在豪华内饰上了
。

(
2019年的特斯拉Model S 和 保时捷Taycan的对比
,
售价为中国市场
。
图片来源
:
知乎 嘉名
)
。

(
美国市场的特斯拉Model Y 与奥迪 E-tron对比
)
05
汽车的智能有那么重要吗
?
很多司机并不需要自动驾驶那些功能啊
。
答
:
汽车的智能化
,
是个不可逆的趋势
。
现在很多人还觉得智能可有可无
,
是因为汽车还不够智能
。
相当于诺基亚称霸时期的智能手机
,
很多人也会觉得是个鸡肋
——
电池不耐用
、
不抗摔
、
小屏幕操作极不友好
、
上网巨慢
、
经常死机......但是问题总会解决的
,
完全无人的驾驶
,
可能还有很长时间才到来
,
但是过程中的一些智能化成果
,
将逐步普及到所有汽车
。
人类司机习惯了一些智能功能后
,
很难再退回去以前的
“
功能车
”
。
而且从目前多个厂商的测试结果来看
,
即便是完全无人的驾驶
,
如果先定大多数日常使用的场景
,
这个也并不遥远了
。
06
特斯拉的内饰为什么不做好点
?
答
:
内饰的风格有人喜欢简洁明快
,
有人喜欢纷繁奢华
。
按特斯拉的策略
,
生产装配过程尽可能追求高度自动化
,
因此简洁的方向估计只会更加极致
。
材料方面
,
特斯拉特意强调非动物制品
,
所以估计这方面以后也很难向传统豪华车那样看齐
。
07
特斯拉为什么经常降价伤害老车主
?
答
:
按特斯拉的战略
,
将来年产量是以千万计算的
,
也就是说价格必须让大部分车主都能承受
,
只要成本能降下去
,
售价也会持续下降
。
传统汽车的价格其实也在不停的下降的
,
只是他们没有全球同一的价格体系
,
区域之间
(
甚至不同的4S店之间
)
都有不同的定价策略
。
08
中国本土品牌的电动车有希望吗
?
答
:
绝对的
。
中国市场太大
,
需求多样化
,
不会全是特斯拉的天下
。
中国的新兴品牌在本土化方面
,
有很大的优势
,
当中肯定会诞生千亿美元以上市值的企业
。
09
将来的汽车会不会类似手机那样
,
通过组件化集成
,
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实现智能化
?
答
:
就电动方面
,
偏低端的车通过组件化集成这条路是挺好的
。
往高端一点走
,
以及智能化
,
还是需要深度定制
。
智能化涉及到很多硬件和软件毫秒级的反应和配合
,
需要高容错
,
并且将出错概率降到极低
,
这个和手机的要求差别比很大
。
另外存在一辆车多个系统的融合
,
以及出事故后
,
责任追查等问题
。
比如现在使用Mobileye或者英伟达方案的车厂
,
就遇到黑盒子的问题
,
它们只输出结果
,
过程的优化和调整汽车厂家无法参与
。
特斯拉自研芯片和自己开发操作系统
,
占了很大优势
。
一些中国厂商也想走自研芯片的道路
,
我觉得在中国整体的芯片研发和制造能力环境下
,
那是比造车更为艰辛的道路
。
- END -
最近有读者留言说总是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股票入门的推送,这是因为公众号又改规则了。如果大家不想错过及时信息,请为我们
点赞
、点击“在看”或者转发!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最大的动力~
近期热门精选:
更多精彩请关注: